屡屡忍让,而这种逾制之举,即便拿到实证,朕也只能是下旨斥责,对二叔来说如同隔靴搔痒……”
贾川越听越觉着不对,他感觉到自己已经变作一枚鱼饵拴在朱瞻基即将扔出去的鱼钩上……
朱瞻基看向贾川,眼神慈祥。
“他想杀你,朕偏将你放到他眼前,你只需跟他对着干,他脾气暴躁,再加上祖父宠溺,父皇忍让,他便养成了张狂的性子,经不起激将,若是让他感觉到一个小小经历他都奈何不得,必定气急,其他的便不用你管来了。”
贾川面色惨白的站在那,直愣愣的看着朱瞻基,他在想是不是自己理解错了?可这话听着就是让他去将汉王逼急眼了提前谋反!
贾川废了半天劲才挤出一句话:“皇上觉着,我能活到他举兵谋反之日吗?”
朱瞻基沉下脸来说:“朕自然会命人护在你身旁,你怕什么?他想明着杀你,你乃朝廷命官,他无权!他想暗着杀你,便要真有这等本事的人在他身边方可,他若敢调动私兵,哼,正和朕意。”
贾川好像是想明白了一点,又好像没有。
朱瞻基又说:“提刑按察使司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,纠官邪,戢奸爆,平狱讼,雪冤抑,以振扬风纪。你眼下不宜升职太快,七品经历司经历便可。”
贾川像是咂摸出点味道来了,他当官了,还是个七品,虽然官职不大,可他之前只是个吏员,因身后有皇上,他都能横着走,这次……
可他转念一想,忙问:“如此安排,汉王岂能不知是坑?”
“我这个二叔,一向自诩聪明,敢与唐太宗比肩,又怎会看不出这些算计?他只会觉着自己是将计就计,这世上的诸多道理,他比谁都懂,可又如何呢?他惦记了快二十年的东西,早便红了眼,你只管放手去将其激怒,这些年与汉王府有牵连的命案不会少,有便查,没有你随意编一个出来,也要查!二叔上年纪了,或许比年轻时稳重了,但,留给他的时间也不多了。”
贾川下意识的点头,他是听明白了,朱瞻基就是想借用朱高煦对他的‘偏爱’:看不惯我,又杀不掉我,我还能不断的给你找麻烦,没事在你面前晃一晃,你想冷静一下,我偏不让你冷静……
贾川偷瞄了一眼朱瞻基,原来宣德年间朱高煦谋反是被朱瞻基设计的呀,他这是不给汉王准备妥当的时间,所以这次谋反被当做个笑话,流传百年。
史书上怎么说来着?有没有提到贾川这个名字?这事儿若是办成了,史书上怎么也得提一句吧?
贾川又呆愣住了。
“你带回来的那兄妹俩,功夫都不错,朕再安排几个锦衣卫的好手跟着去,山东提刑按察使司指挥使……朕自会与他交代清楚。”
贾川知道这不是在与他商量,只能点头问:“我何时动身?”
“不急,二叔眼下正在思过,过一过,过个十天八天的,等他觉着心情好些了你再过去,先到济南,之后如何行事全看你,眼下你在北京待几日,刑部有个案子,与安平伯一家有关,就是想与你那位捕头大哥的妹妹议亲的安平伯,顺天府报到刑部,刑部报上来……哼!安平伯甚得祖父信任,行事便有些张狂,此案……朕又不能先夺爵,你帮忙看看,尽快将案子查明定罪,回去告诉你那位捕头大哥,这门亲事,不可为。”
贾川又蒙了,他使劲想了想,问:“我眼下升职了吗?可,就算升任按察使司经历司经历,那也是山东的,插手刑部案子,能行?”
“朕又没让你大张旗鼓的查,你会看到卷宗,然后用你之所能,查明真相,不用理会那些官员是何反应,朕要的是你查到的实证,他们查不到,朕便找个人查。”
……
贾川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离开的,他脑子有些乱,直到在甬道上见到等在那里的海寿,贾川才回过神来。
要说也怪,他与海寿不过相处两日多,期间可没少遭到海寿的白眼,可眼下见到竟是觉着很是亲切。
海寿也是一样。
贾川快步向前,海寿慈祥的看着贾川,待贾川到了近前,海寿说:“好像是又长高了。”
“你怎的瘦了?”贾川关切的上下打量着海寿问。
“回宫后事儿多。”
“你等在这里是有事要交代我?”
贾川扭头看了看四周,出宫只是小太监带路,未见钱贯,眼下海寿身边也有两个小太监跟着。
海寿没有说话,只是转身朝前走,贾川赶紧跟上,小太监们跟在身后。
“皇上对你,是极信任的。”
“哦。”
“有些事你做最合适。”
“嗯。”
“皇上回京后一直不得闲好好歇息,单独与内阁,各部官员见面也未曾像今日这般,说了这么多,你可知是为何?”
贾川知道这是要给甜枣吃了。
“你要做的事虽说算不得大事,却对时局颇有影响,这不是只有皇上信得过便能做的,你有这等能耐,才有这等机会。
第67章 难做的新差事(3/4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